華夏書院創辨於1962年,創辦人列航飛先生為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畢業生,深受錢穆,唐君毅,張丕介諸先生精神感召而創立華夏書院,
致力繼承新亞學風,薪傳華夏文化,促進中西交流,啟動時代對話,數十年如一。作家陳德錦謂“華夏書院於六十年代舆浸會、珠海、樹仁、
合稱【四大私塾】”
華夏書院多年來提供多門大專及研究院課程,目的是為中國、香港及中華民族培養人才,發揚博大精深、源遠流長的華夏文化精神,
促進中西文化交流。書院的教學特色著重訓練分析、批判,獨立思考能力及培養崇高的道德品格,並以文、行、忠、
信四教令學生能夠學習專業知識及正當言行。
另外,書院與海外及兩岸多間大學合作,舉辦多項交流活動,組成龐大校友網絡,促進中西文化交流,在校學生亦可從中得益。
在推動中醫學及中華文化藝術方面,華夏書院推出一系列的中醫培訓課程讓廣大中醫持續進修,繼續貢獻杏林,同時華夏書院設立
「華夏藝風堂」,定期舉辦國畫及書法等多個藝術課程,並不定時於多個場地展出,在宣揚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方面亦不遺餘力。
香港教育局多番變化,歲月一滄桑之结果,乃私立中小學舆私立大專幾乎消失殆盡。 華夏書院屹立至今六十多年,
一直盡力配合國家社會需求,更好地為香港培養人才。
華夏書院最初設於深水埗桂林街,及後先後搬到花園街、通菜街等地點。
列航飛先生畢業於新亞書院,受恩師的影響,深得其旨,故奮策一生, 志於教育,興揚國故。於其恩師錢穆去港之後,列先生繼承新亞夜校之工作,並擔任校長,之後註冊華夏書院,兼新亞夜校共運, 時為一九六二年。
(以下創校校監列航飛先生於1962年華夏書院開學典禮講詞)
近百年來,科學進步,物質文明,突飛猛進,交通發達,己缩短地域之距離,昔曰之重洋遠隔矣,可以朝發而夕至,
柬西文化思想溝通,形成自然趨勢。我國自本世紀以来,以物質文明,遠遜於歐美,國與國之間,自慚落後,民族與民族之間,
自愧不如。於是有識之士,咸思急起直追,以期迎頭趕上。故較早時有所謂【中學為體,西學為用】之倡說。此時之倡導者,
仍以保持我國傳統道德倫理為準則,只求步武外國之物質文明而己。
然而物質之創造,卻如鳳毛麟角,個人利慾之追求,則如蟻附膻,適足助長社會秩序之紊亂,無補國家民族現狀之改良,創巨痛深,
人所共悉。馴至風俗丕變,倫常乘舛,其故安在?是亦未明【發發揚傳統】實乃【文化開新】之基。吾人處此浪潮中,蒿目時艱,
不欲隨聲附和,任令文化淪亡,以冀斯文不喪,乃毅然,决然,追隨學術先進之後,貢其绵薄,於是有華夏書院之創設。
本院創院之初,即以發揚華夏文化,致力現代學術研究,溝通一中西文化為宗旨。懸此鵠的,從事墾殖。同人乃甘犧性門月暇,
聚徒講學,信其所信,道其所道,守其所守,效法宋明書院講學精神;不斤斤於摹擬現代大學之成規,師古人所謂:【士先器識而後文藝】
之意,以培養學生良好品德,蔚成社會良好風氣。
始求良女子校風之建立,繼而樹立良好之學習風氣,後之来者,將以今日同學為表率。【德不孤,必有鄰】,聞風興起,影響所及,
必可蔚為社會風氣,師生合作無間,以道自任。當仁則不讓。以求理想之收獲。不特此也,為推廣學術對社會之影響,
每周决定開辦學術專題演講,定名【華夏講座】,敦請先進學人專家蒞院主講,其旨在求學術界之互通聲氣;
亦所以擴大同學之學術視野,俾吻合本院提倡通才教育之旨。
當此中國文化絕續之交;新舊社會轉型之會,吾人忝負教育責任,環顧現在,瞻望將来,深願竭其愚誠,以冀貢獻點滴於社會人類,
致力發揚我國固有文化,研究現代學術。溝通中西文化者,其意在此,茲值本院開學之始,揭示其旨趣如此,願我校師生共勉之。